力能從心-在關係中召喚自己的魔法_柯宥璿實習心理師講座

2019半年度公益講座【活動花絮與記錄】 
場次:北分會場 
時間:823() 14:00-16:00 
題目:力能從心-找回你人生的力量 
講師:柯宥璿 實習心理師 










📒🖍講座小筆記 


助人工作與個人生命歷程帶來的轉化與學習  

挪威行的省思到自己帶著框架與焦慮 
身為媽媽的心帶著孩子出國好多焦慮 
加上第一次去北歐,對未知的不安與恐懼 

信念的力量 
當我們換眼就能 換心、換關係 
宥璿 老師說『我怎麼詮釋一個事件,這個詮釋就會怎麼影響我』 

比如女性的責任、義務其實是被社會教育與影響出來 

而宥璿老師在這趟旅程,很放鬆,她發現兒子對地圖的理解與方向感很好。 
這件事讓她看到:做一個媽媽,容易有太多的框架,並被過去的一些事綁住了我們 。
框架來自我們教育的限制,教育告訴我們的『應該』『不應該』 
所以當她決定當放手的父母後,最後都交給兒子帶領方向與找尋地點。 


你是都在給 都在收 還是一半一半呢? 
一直收:就像空的瓶子,希望透過一直收取,滿足自己的遺憾(如不美滿 不如自己期待的童年) 
一直給:是否想要被看見 

依附關係 

正常的家庭一般來說會有正常的依附關係 
老師家中排行是老大有典型老大個性,常常拼命做但又感覺到不被看見。 
在工作上,也做過特教工作,在家庭也想當一個好太太好母親, 
這些過程讓她對自己的內在提出了疑惑。 
於是問自己:「你來幫助人是因為自己的需求還是自己有多的能力幫助人呢?」 
「是為了感覺自己重要嗎?」 
「為了對方的回饋與感謝嗎?這是否又是來自於自己的虛榮呢?」 

當這樣做時,對方會離自己越來越遠 

很多是都在為家人的人,何時才能放下呢? 

「老天有一天會讓你發現」 

你會發現不想改變的當事人,只是想找出口的訴苦的人,有一天老天還是會讓你改變, 
給你很多的事件去轉變自己,所以經歷很多事件的人,可以想成是老天給你的恩賜, 
祂特別照顧你唷~ 

從這些事件中,我們學會如何調整自己,看見我在關係的位置在哪裡 
而我們甚至也能思考-賽斯團體是你的浮木,或是你真正吸收自己的心與覺察的團體? 
當你能親身從課程去看見自己,體驗自己,其實只要一門課,一句話就能翻轉自己。 
但如果我們只是在shopping課程,會發現自己沒有什麼轉變。 
將會繼續執著於「應該」的思維,評價評斷他人,或是假性正面思考。 

削減生命力量的因素-焦點都在他人 

創造和諧的關係秘訣:來自於我們內在的能量能力已滿溢,所以自然地流出給出。 
老師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與觀察個案, 
發現一個拼命做的人,有時會發現回到內在都是空的,與整個世界也沒有真正連結。 
事實上,不管你與誰連結,只要一個人也好(❤️小編想到自己心愛的動物伴侶好像也可以呢) 
他只要懂你就夠了,這個關係就能滋養你非常大。 
當我們心是實的,就可以享受孤獨。 

邊緣人格常常與「我沒有辦法接受“失控”」有關 

我們與身邊的人常常因為「親近」,在我們的身邊,而對彼此態度不好,傷害了關係。 
其實並沒有無限包容這件事,「理所當然」在關係中很恐怖,也是關係中很大一把刀, 
因為理所當然,你就不會想去經營。 
另外,當我們在關係中,沒有感受到對方的付出與關懷時,也與我們自己的設定有關, 
這個「設定」就是我們認為的標準,我們常常希望對方依照我們設定的標準表現, 
如此一來便落入控制當中。 
但是~「愛建立在信任上」 


一個人有沒有生病的關鍵在哪呢? 是~「彈性」 

一個安全依附的成長歷程,因有足夠的被愛經驗,也有能力愛自己。 
當我們認為「我應該......」便等於「理所當然」的,認為自己要去達成某些事與標準。 

為什麼要「執著」? 執著的功能是?  

因為需要「安全感」 

評價、比較讓我們產生情緒。 
為什麼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?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有的優點,別人也有。 
我為何要比較?比較又對我有什麼好處? 
這時候在心態上,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承認自己陷入比較,允許自己生氣,做錯事。 
我們可以去思考比較對我的幫助是什麼?壞處是什麼? 
如果我們越去壓抑它,反而產生更多嫉妒心。 
其實不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,只是我們不想看,不想看的原因是什麼呢? 
保持這個狀態的目的是什麼呢?這就與我們對安全感的需求有關。 
當看到自己的優點時,我們就像要把籠子打開走出去,這並不容易。 
我們會害怕別人對我們有期待,會擔心達不到期待,想要自我保護。 
保護自己不被別人傷害,把自己繼續關閉。 

宥璿老師說在自己在自己諮商與陪伴的經驗中,她會在此時支持、肯定案主, 
幫助案主看見「光」走過去。同時理解同理他的害怕,與曾經那顆被別人、外界狠狠傷害過的心。 


如何找回生命的力量 

與自己的內在相遇 
養心(好的磁場環境) 
覺察與自我對話 
專注當下(會讓一個人變美麗唷) 
接受與不接受(我可以允許自己不接受) 
放下 
慢慢品味 找到歸屬感 
與宇宙共振 

如何重新建立與自己的關係,與他人的關係,與世界的關係, 
我們可以從與自己建立深度滋養的關係開始,同時放慢生命的步調, 
因為「慢」才能感覺自己在天地的存在。讓我們在宇宙中,找回力量,找回自己。 



柯宥璿 實習心理師 個人介紹

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/講師
賽斯身心靈診所/實習心理師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/實習心理師
學歷:
淡江大學/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碩士班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/特殊教育碩士
經歷:
賽斯管理顧問-為你自己唱一首歌 婦女成長團體/帶領人
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成人高功能自閉症輔導老師
台北市社會局早療通報轉介中心繪本教學家長講座講師
立心基金會兒童團體帶領人
人幼早療工作室遊戲介入早療教師
台灣家族系統排列協會排列師認證

國小,幼稚園英文老師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
醫學學會在台北分會所舉辦的下一場講座,
資訊如下: 
🔺主題 與自己的「圓」相遇
🔺講師 葉倪秀 諮商心理師 
🔺時間 2019920() 1400~1600

各場次講座詳細資訊 

講座首頁 https://reurl.cc/v713e 
台北分會場 https://reurl.cc/b9R4y 
新北分會場 https://reurl.cc/3xL19 
新店分會場 https://reurl.cc/K0jK9

公益講座 
賽斯台北分會 
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 

分享:  

留言